生命觉醒 | 人,生从何处来?死往何处去?

载道天下

ZDTX.jpg

00.gif


1.jpg


人生


一、人,生从何处来?死往何处去?

生从死来,死又从生去,一切众生皆因十二因缘而生生灭灭,在轮回中牵系著过去、现在与未来。

有如时钟一般,无始无终,不断循环。

有情生命流转的主体是业,业由无明之惑所造,由业又生苦,而苦又从无明(指观念不能通达)而来,由此而招感生、老、病、死的生命现象。

因此,人为什么会有“老、死”呢?因为有“生”。

生又从何而来呢?

2.jpg

从善恶行为的“有”业而来。

而行为的有业是因执“取”而生;“取”又因为贪“爱”而来;爱则因感“受”外境的苦乐所起;受又因接“触”外境所生;触则源于完具眼耳鼻舌身意的“六入”而有;

六入则由“名色”所形成,名即受想行识,色指色身,名色即构成有情的身心部份;名色又由业“识”投胎所招感;

而识之所以投胎,则由过去种种善恶业“行”的力量所驱使;而各种的行为造作,则归于无明烦恼,缺乏智慧而来。

因为欠缺智慧的光明,所以生生世世轮回生死。因为开发般若自性,所以解脱烦恼,超越三界。

生从何处来?从个人的业力或愿力而来。死往何处去?也是因个人的业力或愿力而去。

3.jpg

二、世间为何有贫富、贵贱、智愚、美丑的不同?

这些问题常常使人误解世间不平等,甚至怨怪老天作弄人,因而愤世嫉俗或偏激行恶。

其实在佛教的因果观看来,一切都很合理,每件事都有其因缘。

主要的原因,就是业力。古德有因果十来偈,可以简要解答上述问题:


端正者,忍辱中来;

贫穷者,悭贪中来;

高位者,礼拜中来;

低下者,骄慢中来;

瘖哑者,诽谤中来;

盲聋者,不信中来;

长寿者,慈悲中来;

短命者,杀生中来;

诸根不具者,破戒中来;

六根具足者,持戒中来。

行为是因,业报是果。业力可以左右人生中的穷通祸福。

业报又分:引业、满业、定业、不定业以及共业与不共业。

贫富、贵贱、智愚、美丑,皆由前业所感,属于“满业”,也就是人人不同的“别报业”。

4.jpg

三、善恶业能相抵吗?会影响子孙吗?

为善有如取用有益于健康的粗淡食品、饮料,甚感无味,一段时间之后,带来可贵的健康,方知粗淡有真味。

为恶有如取用美味的致癌食品与饮料,当下甚为甘甜可口,一段时间之后,却带来各种致命的并发症,方知美味的表相之下,隐藏了许多杀手。

善恶业并非以相抵了之,罪业如盐,善业如水,一把盐放在一缸水中,自然可以把盐味稀释淡化,故“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”。

日积月累,太多的恶业,会减损累世以来的善德。又积极行善,自然消弭往昔恶业。

无论是善业、恶业,都会影响到子孙,因为同业相招之故。行善则招感有德者为后代;行恶者,则招感败德者为子孙。

5.jpg

四、业力与愿力有何不同?

业力是因造作善恶之业,以招感相应果报而得。

有部佛经云:“不思议业力,虽远必相牵,果报成熟时,求避终难脱。”

《中阿含经》又说:“身、口、意三业,以意业为重。”意即心意。身、口二业皆由意业为前导,故心正则行正,行正则业善。

然而轮回转世的善恶条件,并非自由意志抉择,而是因业力的牵引,故《大乘义章》云:“业力如风,善业风故,吹诸众生,好处受乐;恶业风故,吹诸众生,恶处受苦。”

愿力则因强烈善念而发的誓愿,例如菩萨共愿皆以“上求菩提,下化众生”为本。《俱舍论》云:“以愿为先,引妙智起;如愿而了,故名愿智。”

可见诸佛菩萨大愿皆以大智大悲为首。

四弘誓愿是一切大愿的总愿,别愿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、药师佛的十二大愿、观世音菩萨的十二大愿。愿力可以成就一切事业,净土宗也鼓励往生极乐的人乘愿再来。

星云法师自一九九八年起,撰写百种祈愿文,提供给各行各业佛教信徒作为佛前祈愿或当作早晚课诵的参考,希望人人能以善愿力共同来成就人间这一块净土,成为和乐安详的美好世界;

更希望人人都能开发内心的能源,见到自己圆满清净的本来面目。

6.jpg

五、人生对生死应有什么看法?

人对于生死毋须害怕,只要以平常心来面对,自然而来,自然而去。生,也未尝可喜;死,也未尝可悲。

生,是死的延续;死,是生的转换。生既未尝生,死亦未尝死,生死一如,何忧何喜?

人在有生之年,能够把握每一个当下,对未来充满希望,对人间乐意奉献智慧力量,把生命的过程当作一所大学,各人选修适合自己根性的科系,许多技艺、专长、学识、善根,可以持续到来生。

因此,许多天才都是因为前生专精所学,累积善因善种,于今世现行所致。

发菩萨心者,为普利群伦,每一行业,每一专长,均应修应学,因而有诸大菩萨化身千百亿的感应事迹。

人死后,受生投胎的业力有三种:一、随重业受生;二、随习惯受生;三、随意念受生。

因此,除了业报之外,习惯与意念都十分重要。

7.jpg

六、人生与因缘果报有什么关系?

语云:“善恶到头终有报,只争来早与来迟。”

人心如地,播植善种或恶种,全在于我们自己,至于得到什么样的收成,也没有理由怨叹,所以说“心田事不同,果报分胜劣”。

因缘果报,在起心动念间,在日常生活间,重重无尽,比互联网的计算机还要复杂。

常人可以什么都不怕,但不能不怕因果。

“菩萨畏因,众生畏果”,表示菩萨深知凡事都必然是有因果关系,所以慎于始,而凡事洞察于机先,不昧不滞,自然能掌握未来。

凡夫众生往往糊里胡涂的昧著良心造业,心存侥幸,以为只要隐瞒住他人耳目,恶报就不会降临。

一旦恶报来临,又往往忘记自己造恶在先,怨恨老天不公。如此恶果相缠,有如滚雪球般,越滚越大而不自知。

慈航法师示寂之前,曾作一首偈语奉劝大家:

奉劝一切众生,时时反省为要,

每日动念行为,检点功过多少。

只要自觉心安,东西南北都好,

如果一人未度,切莫自己逃了。

法性本来空寂,因果丝毫不少,

自作还是自受,谁也替你不了。

空花水月道场,处处时时建好,

望尔广结善缘,自度度他宜早。

因缘果报,历历不爽,要有美满的人生,就要培植好因好缘,要怎么收获,就要怎么栽。

8.jpg

1.jpg

宇宙


一、宇宙是怎么形成的?

佛教从各种角度来探讨宇宙的相状,计有世间论、万法论、本体论、缘起论、因果论等,然而根本思想仍然不离佛陀所证得缘起性空的道理。

佛陀说一切法皆因“诸法因缘生,诸法因缘灭”,由因缘和合而成立,同时也因各种条件的互相依存而有变化,故没有实在独立的自性,所以有成、住、坏、空的现象。

现象界生起、消灭的原因条件,都不出缘起的法则。

此法则也是宇宙、世界、社会、人生及各种精神现象产生的定规。这种世界观成为佛教异于其它宗教的最大特质。

9.jpg

二、什么是三千大千世界?

三千大千世界是佛教的宇宙观,以须弥山为中心,周围环绕四大洲及九山八海,称为一小世界,系自色界的初禅天至大地底下的风轮,其间包括日、月、须弥山、四天王、三十三天、夜摩天、兜率天、乐变化天、他化自在天、梵世天等。

此一小世界以一千为集,而形成一个小千世界,一千个小千世界集成一个中千世界,一千个中千世界集成一个大千世界,此大千世界由小、中、大三种千世界所集成,而称三千大千世界,为一佛所教化的领域,故又称“一佛刹”。

宇宙中有无数个三千大千世界,便有无数个佛刹。

10.jpg

三、天堂与地狱在那里?

01

天堂在天堂的地方,地狱在地狱的地方


佛教将宇宙分为十种法界,即佛、菩萨、声闻、缘觉、天、人、阿修罗、畜生、饿鬼、地狱等。其中,“天”即指天堂,有三界二十八天之分,地狱则有十八种地狱。所以,天堂在天堂的地方,地狱在地狱的地方。

02

天堂地狱在人间


有的人生活富裕就像在“天堂”,有的人生活困苦就像在“炼狱”,有的人饱受饥饿冻馁如处在饿鬼,有的人遭逢炮火焚烧就像生活在鬼域。

03

天堂地狱就在一念之间


许多人习惯与人计较、比较,心中充满猜疑忿恨,整天在贪瞋愚痴,或被烦恼忧伤系缚,就像生活在地狱。

反之,如能时时保持一颗明净的心,开阔胸怀,包容一切,使人心趋向正道,人间天堂的完成必定指日可待。

成佛希贤端赖一心,堕落轮回系乎一念。《维摩经》说:“随其心净则国土净。”天堂地狱不在他方远处,即在当下一念。

11.jpg

四、人生会轮回吗?什么是六道轮回?

世间万象离不开轮回的道理,举凡宇宙星球的运转,春夏秋冬的更替,昼夜六时的推移,善恶六道的轮回,身体的生老病死,以及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世的流转等,宛如车轮回转的现象,都证明“轮回”的道理。

众生由于善恶业力的牵引,在天、人、阿修罗、畜生、饿鬼、地狱等六种不同的生命轨道,因果相续,无始无终,受无穷流转生死轮回之苦,故称其为“六道轮回”。


信仰佛教的目的在解脱生死的束缚,因此在了解轮回的真象之后,进一步要勘破轮回,超越轮回,进而要不畏轮回;


虽处于轮回中而不为轮回所困,效法菩萨倒驾慈航救度众生的悲愿;


最后必能在无尽的轮回之中超越轮回而成就菩提慧命。



4.png

点击底部“载道天下”了解更多好文章

© 版权声明

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,由载道天下编辑修改。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,24小时内处理!